6 min read

星辰

星辰

夜间的深圳,总是那么的特别;每当我看向天空,看到的总会是一片漆黑,带随着一丝的余光。我若是渐渐地往下看,那一丝丝的余光便变成了越来越亮的光点,最后形成一条条的线条与轮廓;有的是建筑所呈现的那种类似长方形的轮廓,有的是平缓曲折的线条,描绘着那些在高耸的建筑之间的坐落着的建筑。不管是什么时候,若是你看向天空,你总是会缓缓地吧目光移向地平线上。为什么?可能是我们厌倦了晚上那漆黑的天空吧;可能是周围的光束太引人注目了吧。不管如何,我已经习惯了天空那毫无存在感的样子;每单我想到天空,我想到的只有白天那偶尔纯蓝的天空,时常被白云遮挡的天空,和那一望无际的,黑色的无底洞。

这便是我在深圳对天空的所有想象 - 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几乎不存在了。值得干的事情中,看向天空绝对不是其中的一个。

我大概是四五年级的时候,我参与了第一次课外的夏校。很多具体的事情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我清楚的记得当时有一个活动被叫做 “看天空”。这是我第一次,自从很小的时候就形成了那忽略天空的习惯之后,第一次看向天空。夏校那里的天空也不是非常的特别,无非是很多的白云以及那蔚蓝的天空 - 就和往常一样。仔细地端详着这随处可见的自然现象,我所能感受到的可能只是一丝丝的怀念:怀念到小时候当我仍然对天空之蓝一无所知的时候,当我仍然在思考天空到底是什么的时候,当我向往着那一尘不染的蓝色的时候。

自从那次以后,我好像还是没有再次看向那天空。没有什么会让我想要在那无聊的黑白蓝中找出意义。

但就今天,在几年后的另一个校园,当我无意之中从懒腰之中收获到一幅崭新的画面的时候,我震惊了:一种奇怪的欣慰感突如其来地涌上心头。我看到了一张新的地图,一张我在深圳无法看到的地图:那一个个若隐若现的白点,那一个个零零散散的眼睛。他们就仿佛在看着我。“看着我”,这不由地让我想起尼采所说过的一句话:

 当你凝视深渊时时,深渊也会凝视你。 

你看向深渊地时候,深渊也会看回你。这正是我此时的感受:当我把自己放置到天空这么一个广阔的区域里的时候,当我看见那诱人的星辰地时候,我看到的还有什么?我看到的不再是那漆黑的天空,而是一颗颗我触摸不及地行星。那我曾只在书本里不停的回顾地场景真真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地感觉让我情不自禁地感叹自己在宇宙当中的渺小。我知道我自己的渺小,我看见过那些大小以及数字,但真正把自己放到这么一个观测宇宙地空间里,并且看见那你所知道的那些事实,那一望无际地宇宙的时候,确实会带来那么一丝与众不同的感觉。(当你地视野中只有这些星星的时候,也难怪会对他们产生一种莫名的喜爱和欣慰)

真的很久没有感受过那么幽美的景象了,当时有种想哭的感觉。

这可能就是思想与认知的奇妙之处吧。我们的认知总是会给我们带来惊喜,而我们的思想便是无时无刻地被我们的认知所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利用着那些从过去从认知中获得的经验,又会对我们此刻的认知做出回应从而再次影响我们所会认知的东西。这便形成了一个三角循环。


认知 / Perception

认知,这三角循环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可以从这么一个角度去剖析:

经过我的一丝思考,我认为我们的认知可以分为四个种类:

  1. 抽象的事物
  2. 共鸣
  3. 语言
  4. 其他我们无法感知的方面

一种最让我差异的便是语言。

并不是语言的用法让我差异,也并不是语言所能传达的信息这一特点让我差异 - 这些都比较明显,哪怕是一个四岁的小孩可能都能想出。让我困扰的是这一点:语言,这么一个我一生中认为最没用的东西,其实是我们人类最有效的一种信息传输方式。这并不是说语言十分的有效,十分的高效;这只是让我意识到了语言真的是我们唯一的渠道。

语言真的很重要;文学可能没有语言本身重要,但她毕竟是一种语言的表现。你可能可以说她很没用,但她就像艺术一样,存在着那意思美丽。这个类比可能不是那么恰当吧,毕竟我在对语言的认知仍然不是很完全。


有那么多的事情就好像天空中那星辰一样,那么的遥远,那么的值得思考,那么的使人流连忘返,那么的可贵。